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茶山行


茶山行(下篇):“茶”男世界
2007/08/24 15:09:24
●報道:樑韻矜



提到茶園,閉上雙眼,你首先想到的是什麼?首先,我的腦海冒起了張學友和陳慧嫻的動人歌聲──“如濃茶裡,滲著愛滲著快樂滲著你,讓我可偷偷細味,共你舉杯,微妙人生裡終于有你,有了生機……”這是香港連續劇《茶是故鄉濃》的主題曲。

接著,眼前就會出現飾演採茶姑娘的張可頤在山間被一大片綠油油的茶樹圍繞著,背著大籐籮採茶的畫面。鼻尖,仿佛還嗅到太陽曬在綠葉上所散發出來的茶葉香。 據說,這部連續劇是在賀州的姑婆山取景的。然而,這麼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景色,在馬來西亞的金馬侖高原也可以找到,那就是位于Sungei Palas的BOH茶山。

對于金馬侖高原的茶園,我總是有一股說不出口的情意結……因為,今年新年,我和十多個朋友到此一遊。我們在茶樹之間的小徑走著,笑著,鬧著,在綠與綠之間 歡顏盡展。一片寧靜的茶山,因為我們的笑聲而帶來了生氣。這個畫面,不止存在我的電腦檔案裡,還存在我的心底。

相隔半年,我再一次踏上這條山路。還沒到達目的地之前,還得接受一個考驗──我必須開著自己不怎麼熟悉的手檔車,經過起伏如浪九曲十三彎的山路,才能到達 茶園。沿路有許多險峻的轉折點,雖然不至于好像《頭文字D》的“五連發夾彎”那麼考技巧,可是在拐彎時還是得放慢速度,並按一按車笛,好讓可能在前頭的車 子知道你的存在。如果是在繁忙時段,你可以聽見車笛聲此起彼落,仿佛大家都趕去娶新娘一樣。

吸一口茶空氣

上山的時候,除了欣賞沿路風景,記得要把車窗搖下,呼吸一口茶園的空氣。到時,你會發現無論什麼空氣凈化器都比不上這裡的新鮮空氣。把車子泊好,我和攝影記者甄琳就開始拾級而上。

“看,採茶工人呢!”不懂為什麼,看到有人採茶,心情竟然有點興奮。

走近一看,咦,怎麼不是採茶姑娘呢?放眼望去,只見幾個正在在採茶的都是“先生”,非“姑娘”也!怎麼和我想象中是不一樣的呢?後來,訪問了茶園的負責人 Vijiyan過後,我才知道Sungei Palas的茶園並沒有所謂的採茶姑娘,這裡的採茶陣容清一色男外勞,他們來自印尼、印度、尼泊爾、孟加拉等國家。他們沒有聘請女採茶工人,主要是避免一 些社會問題。再說,採茶的工作不容易,他們從早上8點鐘工作到下午4點鐘,在這8個小時裡面必須背著沉重的籐籮,割收茶葉。說到酬勞,每公斤只有區區的 20仙,每天得扛多少公斤的茶葉才能賺取基本的生活費呢?

怡然自得的採茶

我“三八”地跑過去,借他們的採茶工具來玩一下。原來,所謂的工具就是一把剪刀,上面套著一個塑膠器皿。只見他們頂著草帽,身穿長袖衣,戴著手套,飛快地揮動剪刀,“咻咻咻”地把茶樹上端幾寸的嫩葉剪進塑膠盒裡面,接著倒進背後的大籐籮裡面。

他們的動作都很熟練,速度也很快,可是畢竟是在太陽下工作,再熟練也會很考體力。正當我在為他們感到辛苦時,他們卻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表情,在面對鏡頭時也顯得享受,這應該算是“敬業”的一種吧!

今日的目的地是BOH茶廠,我們沿著跑道到制茶的工廠裡參觀。一路上,你可以看到很多關于BOH茶葉的歷史和資料。工廠從早上9點半開始開放,每15分鐘就會有一趟由導遊帶領的旅程,讓遊客可以深入了解茶葉的制作過程。

制茶過程

今日,隨導遊Parthipan到工廠參觀。一踏入其中,陣陣茶香撲鼻而來。奇怪,記得我5年級參觀茶廠時,我對茶葉那種濃鬱的味道有點受不了;此次卻不同,能很享受其幽香。

第一過程:風幹

讓茶葉裡的水份減至50%,整個過程需要16至20小時。隔天,這些茶葉將會被碾碎(Rolling),把裡面殘余的水份釋放出來,之後會拿去篩,不夠細小的茶葉將會進行第二次的碾磨過程。

第二過程:發酵

茶葉被置放在盤子上,在室溫下進行發酵過程(Fermentation)。在短短3、4個小時以內,茶葉會由綠色轉為褐色,這個發酵過程是制作茶葉最重要的過程,因為它決定了茶葉的顏色、味道和香味。

第三過程:烘幹

茶葉會在攝氏100度的烘爐裡面被烘幹,這個過程所用的是橡膠木,因為橡木耐燒。

最四過程:分類

水份都幹透以後,就輪到分門別類的工作了。一些殘余的枝幹會被篩出來,茶葉和茶末也會分開,等級等分類也是在這個時候進行。

這時,Parthipan帶我勇闖禁區──為了茶葉的品質保証,普通的遊客是不被允許進入的。他偷偷地把一把茶葉和一把茶末分別放在我的左右手,讓我感受 兩種不同的質感。茶葉,是給“懂得喝茶”的人泡的;茶末,是放在茶袋裡給“懶人”喝的,嘿嘿!泡茶葉的話需要把葉片隔掉,但怎麼說都好,它泡出來的茶自然 比起茶袋泡出來的總會更勝一籌。所以說,想要喝到一流的茶,千萬別懶惰。

最後過程:包裝

Sungei Palas的茶,全被送到雪州位于Bukit Cheeding的工廠進行包裝。BOH的茶種,分別有BOH茶葉和茶包、冰茶(Iced Tea)、3合1或2合一即溶茶、口味茶(茉莉、草莓和薄荷味)、Seri Tongkat、類似cuppocino的Teacino、手採茶(Garden Tea)和品質最佳的Cameronian Gold。遊客可以在BOH的茶葉專賣店裡面挑選各種茶葉,帶回去細細品嘗。

大馬70%茶葉的產區

上到茶園的頂端,你將會看到一個很美麗的落地玻璃窗茶屋──Sungei Palas Tea Centre。這座茶屋依山而立,下面就是沿綿不絕的茶山。坐在茶屋裡面,你可以一面享受著涼風的吹撫,一面喝著熱騰騰的茶,吃著早點,這已經算是奢侈至 極了。難怪BOH的廣告常常強調它能給生活“Ummph!”,能夠偷半日閒坐下來細細地品茶,能增加生活的動力。

旅遊資訊:

●BOH Plantations Sdn Bhd是金馬侖最早的茶葉種植公司之一,它擁有4個茶園──Boh Tea Garden、Sungei Palas、Fair Lie以及位于雪蘭莪州的Bukit Cheeding,總面積1千200公頃。每年生產400萬公斤的茶葉,約佔馬來西亞茶葉總生產量的百分之七十。

●Sungei Palas茶園靠近Gunung Brinchang的一個小山頂上,可通過Simpang Pulai或Tanah Rata前往。該茶園每天都從上午9點鐘開放到下午4點半,除了星期一。 入場到工廠參觀是免費的,由導遊帶領,講解過程約30分鐘。

●詳情可致電05-4961020或發電郵至info@boh.com.my.

﹒它的焦點

●除了為遊客提供休閒的時光以外,BOH茶園也含有教育性。首先,遊客可以在一個180度視野的玻璃茶屋裡品茶,還可以在商店裡購買手信 和喜愛的茶葉。沿路上,許多關于BOH的歷史背景和品牌演變、茶的故事、包裹過程、種植過程的講解海報。此外,遊客還可在工廠裡可以看到制茶的過程。 BOH的成長包括制作和包裝自己的茶,你能看到BOH茶葉的獨特之處,它的芳香和味道能夠在制茶過程中被保留直至到你的杯子裡。

﹒它的建築學

●茶園建築不僅是現代化兼時髦,更融合了自然高原風景。在建築的過程,他們盡量不毀壞每一草每一木,保留了自然界最原始的風貌。BOH茶 園以一個現代化的管道,銜接到歷史悠久喝茶文化。為了增添美觀,茶園種滿了綻放的紅色美人蕉、黃色百合、藍色愛情花、五顏六色的矮小木槿和其它花草,艷麗 的色彩和一片綠色的茶葉成了強烈的對比,令它成為拍照的好地方。

●2006年,BOH茶園榮獲馬來西亞建築協會(PAM)頒發的其中一個建築美學獎項。

前往BOH茶園的兩條路線:

1.舊路由南部進入,經過打巴(Tapah)

走南北大道由南部來,往怡保的方向。直到打巴,注意打巴或金馬侖的出口。出了大道收費站,交通燈處轉左,就會進入金馬侖的路,全程約60 公裡。由打巴到Tanah Rata約1小時半。上山的路蜿蜒曲折,途經一個個小鎮:Ringlet、Tanah Rata、Brinchang、Tringkap、Kuala Terla和Kampung Raja。

特點:一路上景色迷人,可以感覺到溫度的改變。上山的路上會有很多原住民沿路售賣商品,大都是他們從森林裡採集而來的蔬果和蜜糖等。

缺點:道路狹窄,彎口很多,大型車子較多。

注意:由于彎口多,開車得小心;容易暈車得旅客,得先吃暈車藥。

2.新路:由北部進入,經過Simpang Pulai

走南北大道由南部來,Simpang Pulai的出口出來後,交通燈處轉右,200米後,交通燈再轉右,就是往金馬侖的路了。約1小時後,會抵達Kampung Raja路口,轉右往Kampung Raja走。

特點:路況舒坦,景色優美。

缺點:這裡少了原住民的小檔口及村落,較單調。

“茶”是沙巴濃


“茶”是沙巴濃
2007/08/17 13:35:29
報道●吳梅珍 攝影●馮慧薇

馬來西亞有兩座著名茶山,一座在金馬侖,一座遠在沙巴。今日我被挑中飛至沙巴茶山,寫茶山故事,赴一場“知性之旅”。

回想前一回到西馬茶山經驗,一片綠草如茵的茶園,一間茶館、還有茶的學說,聽得似懂非懂,此次沙巴茶教之旅(Sabah Tea Educational Holidays)能否完全聽懂?猶豫之際,車子已朝往沙巴京那巴魯山的茶園挺進,大招牌癒來癒靠近,想到接下來的茶學說、茶知識,想哭,想逃,想跳車, 逃不成,惟有鼓著一張“河豚”臉,認命的受“教”了!

沙巴茶山,我來了……你給我等著。卷起了袖子,向著神山的方向吶喊、加油。住了下來後卻發現找到了Short Term Home的感覺,這片綠光下的“家”,極適合帶著一本書出走。而在這個旅程,就忘了帶一本書,扼腕。

吃茶樂

茶教開始前,先停車在茶餐館用一頓“茶飲”醫肚子,貪鮮的我們,凡是菜單中有“Tea”字的菜式都不放過,選擇也不多,就茶雞湯(Sabah Tea Chicken Soup/RM6)、茶奶油蝦或雞(Sabah Tea Butter Prawn/Chicken/RM11)、茶班戟(Tea Pancake/RM6),及一長串的茶飲料。

茶吃之後,論到茶飲,我們就專挑陌生的茶名下手,譬如香葉拉茶、印尼著名的Madras Tea (我們給它取了一個專名叫拿鐵茶Tea Latte)。

它的茶湯煮得像客家人的黃酒雞,茶班戟其實就是普通的面粉煎染上了茶色,最絕妙的是茶奶油蝦,只是名字按了一個“茶”字。

雖然蝦中無茶,可是名字放得充滿想象也可加分。

茶導說

茶教開始了!

瑪裡仁(Meliden Giking)是我們的茶導遊(簡稱:茶導,Sabah Tea擁有3位私人茶導),茶導持有不同的語文強項,看你要英文、華語、馬來文都OK!

茶學問最高的我認為當數瑪裡仁,不管用多麼難的問題去“刁難”他,他一分鐘的遲疑都不曾,就交出答案,遇到如此專業的茶導,是我們此行的福氣,遇到我們……哈哈。

茶導──是茶山教育旅遊的精神,受聘的茶導須接受兩周全職茶訓,茶導要深入了解及操作所有與茶有關的程序,親手種茶、採摘、茶的提煉、包裝……還有對熱帶雨林的基本了解。

瑪裡仁之前是沙巴森林研究開發小組的成員之一,對于樹木、泥土及大自然都有深厚的感情及認識。從一個“受訓”的茶導、到成為編寫培訓計劃的茶導,他的茶學知識,令人欽佩。

中文短片簡介

中文版──11分鐘的茶山短片簡介,令人受寵若驚。

語言的熟悉,就很容易記住茶山背景,例如它處于2千272尺高的海拔上,茶山佔地6千200英畝,環繞守護著這座茶園的是1億3千萬年歲月世界最古老的熱帶雨林。佔地6千200英畝的茶園只有15%的土地,1千英畝拿來種茶,85%依然是保留區……

山茶等級

茶有分高山茶(1千200米的高原以上)、次高山茶(高山和平地之間)及平地茶(600米以下),平地茶的特色是味道很濃厚、香味欠奉;高山茶則相反,香味很濃、味道淡淺;次高山茶則是香味及味道平衡。沙巴茶就是次高山茶,全年溫度處于攝氏16至20度。

採茶趣

採茶工作始于清晨6時,中午12點以前結束。

摘茶法有半機械真空收割法、人工剪刀及手摘法。星期天,大部份工人都休息,我們很幸運的發現一個茶工拿著剪刀,背負一個比人還高的採茶袋子,刀起刀落快速往茶樹的頂端嫩葉下刀,再裝入在袋子裡。

據茶工告知,他們的下刀處盡量控制在4英寸的距離,以控制茶葉的品質。茶工所背的採茶袋可以承載60公斤重的茶葉,採茶袋子滿了,會沿著小路拖曳著沉重的採茶袋回到路旁,在地上舖上一片大張的尼龍布後,倒下茶葉,再交叉對綁成大包袱,置放在路旁,等待羅裡來收茶。

採用人工剪刀的工人,一個早上可剪下約200公斤的茶葉,據知,他們的月收2千令吉,比當地一些白領階級的薪水還高。

讀茶去

沙巴茶樹混了中國品種(Chinese Jad)和印度紅茶阿薩姆品種(Assam Nica Jad)。茶農將中國種和阿薩姆種交替種在園裡,這就叫“混茶”。他們認為將不同茶栽種在同一片地,混出來的茶色、茶味比在後期制作再“混茶”來得自然均勻。

另外,也可透過昆蟲傳播花粉和其它的茶花結合,孕育出“混血”茶種子。

山上的茶樹有60%是以種子傳宗接代,40%則是採用切枝移植法,培育新的茶苗,種子培育法雖然要6年才能收成,但是樹齡可以達到120-200年以上;相對的,移植法雖然3年就可看到成績,樹齡一般只有70歲。

有機好難

導遊Wilson駕著Land Cruiser直闖有機茶區。不大,只有200英畝,位于茶園中心。

茶種是:Camellia Sinensis Black Tea。

在世界狂吹“有機”風,各大主要茶葉出產國都積極的追隨的當下,斯裡蘭卡首先出線、馬來西亞則排第二、印度第三、非洲、日本、中國……而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是大馬僅有的珍貴有機園茶丘。

從無機至有機,是讓茶樹回歸到大自然,在泥土、陽光及水的自然循環中去吐納、排毒。而栽定有機的要素取決于茶樹下的泥土,是否已全然的回復到有機的狀況。

看似簡單的“放牛吃草”……考的是農夫的耐心與愛心。

一日泥土未能有機化,茶農就要再等。有者3年、有者5年、有者10年都還未等到。

茶樹很容易染上一種稱Poria菌類蟲害,茶樹一旦被Poria菌纏上,很快就會枯死,它的傳染性強,一棵傳一棵,極快的一大片茶園都會 “壞死”。在不能施藥的情況下,茶農就利用物物相克原理,找到Poria克星──大象草,並在茶園四周都種植大象草(Elephant Grass/Guatamala),Poria是大象草的生命養份,間接的也幫茶樹除了害。

因有機茶種不規律、隨性的種植法,以及不想珍貴的茶葉受到破壞、糟蹋,茶農依然用手摘法採取其嫩葉。有機茶葉生長緩慢,一個月才收成一次,比普通茶葉慢了一拍。

茶工廠

轟隆隆的機械吵噪聲中,我們走進茶的“產房”。

紅茶的制作過程,一般要經過風幹(Withering),剛採上的茶葉舖散在風幹槽上透過槽下的風扇將葉子裡大約40%的水份排掉,這個程序需要8-16個小時,白天時分,工人每一個小時就要翻動茶葉,晚上是3個小時翻動茶動,協助它進行凋萎的工作。

風幹後,茶葉自動進入揉捻(Rolling)過程,鋒利的切割刀將葉子先行切碎,紅茶比綠茶多了一個步驟就是發酵(Fermentation),只見茶葉在輸送帶上,經過酵素氧化後,從原本溢發的“生茶臭青味”立即轉為香味,這個過程裡,茶葉的顏色則會不斷變化著。

來到加溫幹燥(Drying)的程序,不同的茶種會加以分類,再決定其發醇時間,加溫使其幹燥。最後就是紅茶等級的區分(Grading),分成茶葉、茶包、茶粉。茶葉是由OP、BOP、BOPF組成、茶包則是茶粉及PF合成。

(注:OP/BOP/BOPF/PF是茶級等級的區別)

茶名

除了“沙巴茶”(Sabah Tea)這個正名之處,沙巴茶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區域都有不同的化身。譬如馬來紅星西蒂諾哈麗莎掛名的就叫“C Tea”、台灣的沙巴茶 叫:“First Choice”。

辯茶觀色

在會客室裡,茶導除了面授紅茶等級的分類,瑪裡仁也教旅客如何辯識染色茶和天然茶。方法一,將兩只裝有清水的玻璃杯放在陽光底下,將一匙染色茶及沙巴茶粉各別倒入杯中,此時盛裝著染色茶的杯子,茶渣下沉時,橙色從茶中分解出;相對的,沙巴茶葉就只有茶渣在水中浮遊。

第二個方法把茶葉倒在紙巾上,混入少許的清水,一會,好壞立現,染色茶的染色素滲透出,把白紙巾都染橙了,而浮在白紙上的沙巴茶則呈天然的咖啡茶色。

“茶導”領路

沙巴茶山行,可以選擇旅行團或自助遊,讓茶導帶領參觀茶工廠,就像我們幸運的遇到這位茶導瑪裡仁,他的茶學知識,像茶園那麼的廣闊。

探訪Rungus長屋

夜晚的茶山──感覺像呆在一個人的房間裡,萬籟皆靜,只有蟲聲的四重奏。走到屋外,潔凈沁涼的風徐徐繞著身旁婆娑起舞,在這裡,白天的景物皆被黑夜取代 了,沒有萬家燈火,獨剩如舞娘薄紗的夜晚,散發著迷人的誘惑,我是君子,謹守分寸,嗅一嗅她吐納的芬多精,就回到屋內,攤在沙發上發呆…… 發霉、發白日夢……巴斯卡《沉思錄》提到:“人不快樂唯一的原因就是,不知如何靜靜地待在自己的房間。”

所以,當你是一個“愛房間”的人,就推開茶山房門,放空去罷!

沙巴茶山花費了10萬令吉蓋起了兩棟Rungus長屋。在當地原住民中,Rungus及Mulut都居住在長屋裡,我們可以依據長屋的所在位置是靠近河邊 或遠離河邊,輕易分辨出住在房中的是Rungus或Mulut。遠離河邊的Rungus以務農維生,靠近河邊的Mulut則以捕魚維生。

旅客可以選擇體驗長屋生活或者一般民舍。

如何去?

旅行團

●兩天一夜旅費介于500令吉至550令吉(不含機票)。行程包括:前往Kundasang的二戰紀念公園、沙巴最大的菜市場、杜順傳統手工藝術市場、沙巴陶塑工藝、四個餐飲、住宿費、入門票、專車接送及一位專業導遊。(最少兩人成行)

●聯絡:海勝旅遊有限公司/電話:6088:248006/230943

自助遊

●一日遊

一個小時“茶廠行”。行程約45分鐘至1個小時,專業茶導領路參觀工廠及茶園,最理想的參觀時段是早上8至中午12時。

●半日遊

行程約1小時30分至2小時。茶導帶領參觀茶工廠及享用午間套餐。

●全日遊

行程約4小時30分至5小時。茶導指導介紹茶工廠流程、Rungkus長屋、中午套餐、Kamunsu Hill險林徒步、Sapaon河旁的體力競技遊戲及山河遊泳。

二天一夜配套

二天一夜旅遊配套(個人)約90令吉至150令吉(視節目編排而定)。

●a:沙巴茶山走透透,遊覽區包括:森林徒步、Sapaon河旁的體力祝技術區、晚餐,住宿、大馬風味早餐、參觀茶工廠。下午1pm抵步,第二天上午10時離開。

●b:茶山探險:此配套榮獲旅遊的“最佳旅遊配套”。參加人數最少20人。上午10時抵步,第二天10點離開

●c:體驗活動(Team Building Program):特為學生、專業人員、團體、公司及政府單位而設的體驗活動,內容包括:森林求生技巧、Sapaon河旁的體力競技遊戲、土著表演等等。上午10時抵達、明日10時離開。

旅遊資訊:

●勞動節、衛塞節及沙巴的豐收節, 茶山不營業。

●沙巴茶山距亞庇市區約2小時車程。

●地址:Sabah Tea Garden:Km17, Jln Ranau/Sandakan, Kg Nalapak, Ranau, Sabah.

●電話:(6088)879220/440882

●網站:www.sabahtea.net